发布时间:2022-01-10 15:41:08 作者:谢中 来源:
《刊授党校》
“千秋伟业,百年皆为序章; 放眼未来,新的征程已经起航;永续奋斗,新的胜利就在前方……”这是新型微党课《百年奠定千秋伟业》的台词。登录中央组织部共产党员网,“党课开讲啦”栏目的更新让人眼前为之一亮,展播目录中有10节精品新型微党课是由辽宁省委组织部推荐的,而这10节微党课都是由阜新市委组织部选送的。其实,阜新市的新型微党课从2016年就“开讲啦”。坚持内容创新、形式创新、传播创新,阜新市的新型微党课已经在城乡遍地开花、全面结果,并转化为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力量。
让党课“活”起来的初步探索
说起阜新市新型微党课的缘起,被誉为“总导演”的阜新市委党校副校长徐兴亮非常感慨:“当初只是想改变一种党课形式,让党员教育活起来,没想到现在的新型微党课会这么深入人心、这么受欢迎。”2016年,还在市委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工作的徐兴亮就介入了新型微党课的初步探索与研发。在新型微党课创作、展演过程中,他们首先考虑的是如何让党员干部融入其中,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于是,阜新市从基层党组织易组织、授课者易入手开始,从小角度、小事件中寻找切入点。通过以小见大、由此及彼,把“高大上”的理论嵌入党员干部工作实际的载体,让聆听者在触动灵魂的同时,把一堂堂党课变成党员干部主动参与的“试验班”。彰武县政协主席方国春曾经多次聆听新型微党课,感触颇深:“这种新型微党课模式可谓理论快闪的精华版,随时随地把党的政策与当地党员的实际需求紧密结合。党课内容做到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党员干部需要什么就讲什么。通过人人上讲台,以通俗、生动的语言,让抽象的理论教育变成拿来能用的经验,达到了让党的方针政策在潜移默化中入脑入心的目的。”
通过形式的改变,阜新市的新型微党课更加新颖,更加充满活力,同时也显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副教授杨佳斯曾经4次参加新型微党课的编排和演出,她说:“每一次都有收获,每一次都有提升。新型微党课与党校教学的完美结合,让我们收获了不一样的教学效果,让课堂动起来了,活起来了。同时,自己也在角色互换中成长了许多。”
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近年来,阜新市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激发基层党员干部的创作灵感,开展了多轮新型微党课海选活动,从各县区各单位选送的200多个新型微党课作品中,择优评选出14节新型微党课进行集中展演,充分展现了基层党员干部广泛参与的积极性。通过引导基层党员干部广泛参与创作、展演,新型微党课的覆盖面、参与度逐渐扩大。目前,阜新市已储备精品新型微党课210余节,基层党员干部自发编排、参与的微党课作品700余个,10万余人接受教育,新型微党课已成为阜新市加强党员党性教育、淬炼党员政治品质的重要内容。
业余演员有了“专业范儿”
在阜新市细河区新型微党课创作教育基地,有一群一年四季不间断排练的大爷大妈。深秋的寒凉没能阻断他们排练的热情,正在排练的《长征史诗》,一招一式,有模有样,还真有那么一股“专业范儿”。70岁的导演窦光凡退休前是一名财会人员,而这浑身的“艺术细胞”是在阜新市开展新型微党课中激发出来的。68岁的刘亚清饰演的是14岁的小红军川娃子,63岁的张红军饰演的是红军过草地时年轻的卫生员,可在现实生活中她们都是当奶奶的人了。大幅度的舞蹈动作让她们忘了自己的年龄,腿上磕得青一块儿紫一块儿的,让儿孙们看了心疼得落泪。可她们心甘情愿,因为她们知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能对阜新的党员教育事业作点贡献是对“感党恩 听党话 跟党走”系列宣讲活动的具体行动。几年来,拥有59名编创和演出人员的创作教育基地编排了200多节新型微党课,演出的足迹遍布阜新城乡。
坚定政治方向,植根群众文化,创新党课形式,服务党员教育。在阜新市,参与新型微党课创作编排的不仅有退休的党员干部,更多的是在职党员干部,工作忙他们就挤掉自己的业余时间。阜新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室讲师刘少云是一位普通党员、也是一位年轻的妈妈,她和党校其他14位上有老、下有小的教职员工一起承担着新型微党课《我的祖国》的伴舞任务,一个个“生瓜蛋儿”经反复雕琢打磨,登台表演时的柔韧性、协调性和灵活性,一点儿都不亚于专业舞蹈演员。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1934年11月24日,身披斗篷的吉鸿昌将军傲然而立,随手捡起一根枯树枝,在刑场的雪地上写下这首气吞山河的绝命诗。在阜新市新型微党课中饰演吉鸿昌的孙玉峰,是三年前从部队转业到市委党校网络教育中心的,磁性的嗓音、良好的台风,让他频繁登上舞台的C位,在新型微党课的二度创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他说:“是新型微党课这个平台让我找到了用武之地。”党史党建教研室讲师代金宝认为,自己虽然没有洪亮的嗓音,却在知识点融入矛盾冲突的创作中不遗余力,甘心做好陪衬红花的绿叶。他说:“在新型微党课的创作、展演过程中,党校的教职员工就是一盘棋,没有闲人。”
2019年9月,阜新市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读书班开班。为了更好地配合主题教育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市委决定展演一台新型微党课。阜新市委党校接到任务后,以学习教育为主要抓手,从5月就开始确定主题、着手创作,所有参与创作的老师整个暑假都没有休息。结构篇章完善后,市委组织部指派各县区进行编排,并选送了12节新型微党课集中展演。“寻初心,铭记党史”“践初心,建设家乡”“悟初心,圆梦中国”,三个篇章环环相扣,为全市开展主题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新型学习资源,确保学习教育走得深、抓得实、效果出彩儿。
这些新型微党课作品各具特色,通过歌舞、快板、评书、朗诵等观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和红色基因的精神实质。现场观众纷纷表示,这些新型微党课主题鲜明、形式新颖、特色突出、气氛活跃,真爱看、没看够;部分基层党员代表也表示,这样的展演为基层党支部创新组织生活方式、深化学习教育效果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下一步要突出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积极探索学习教育的新形式,让主题教育在基层真正活起来、动起来。
新型微党课见微不微
“每节新型微党课时长6到10分钟,看起来很短,其实是见微不微,凝聚的是振兴发展的强大力量。”阜新市委组织部干部教育科科长刘峰介绍,在新型微党课创作、展演过程中,阜新市始终坚持党课姓党,把思想性和政治性作为新型微党课创作的灵魂。伟大建党精神、党的理论创新、党史人物故事……一个个鲜活的事例被搬上讲台,彰显了新型微党课的感染力。阜新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在创作新型微党课时,提前谋划,科学设置党课内容,突出时代特点,深挖思想精髓,确保新型微党课作品紧扣主题,让每一节新型微党课的创作都和当前开展的各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让广大党员干部在学中干、在干中学,坚定了党员干部推进高质量转型、全方位振兴的信心和决心。
近年来,阜新市委组织部深化基层党建“四查一评”工作机制,在组织开展拉练互查、评星定级等工作中,注重总结归纳好经验、好做法,呈现出一批政治性强的新型微党课作品。他们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总结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三沟经验”和彰武治沙精神,创作了情景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阜新市税务局16名党员干部为了突出新型微党课的政治引领作用,广泛查阅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重要文献,创作了《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群口音乐快板,展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政治理念,让党员干部直观感受到新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进程。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海州区组织一线教师创作了情景剧党课《百年前的屈辱》,展现了鸦片战争打破自秦汉到明清时期中国大一统帝国兴衰成败的历史周期,讲述了百年前的压迫与反抗,教育引导党员干部铭记历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阜新市委党校创作的《红色的诀别》家书故事党课,讲述了王尔琢、陈觉和赵云霄夫妇等革命先烈视死如归的英雄事迹,让广大党员干部看到他们舍生取义的家国情怀。市委党校理论教研室主任邢玉花第一次参与新型微党课是诵读《赵一曼红色家书》,为了增加作品的感染力,她利用暑假请播音专业老师进行语音校正、反复吃透作品的历史背景和时代内涵。舞台上,邢玉花深情的诵读不仅感动了观众,也感动了自己。她说:“触摸先烈的思想轨迹,我的胸中充满了力量,这种力量必将会凝聚起我们干事创业的力量。”
“小不点儿,大能耐”。置身于现场的党员干部也纷纷表示,这些短小精悍的新型微党课里面蕴藏着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每个作品都是经过反复打磨的精品,主题鲜明,教育意义深刻,能够让更多的党员干部和群众从中汲取力量。
2021年9月29日,阜新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刚刚落幕,市委党校主创人员放弃国庆假期休息,加班加点完成了解读会议精神的新型微党课创作。负责文字脚本的法学教研室主任陈万岭是第一次参与新型微党课的创作,他认为创作的过程也是先学一步的过程。于是,他请教专家支招、甘拜年轻人为师,4天时间便创作出了10分钟的新型微党课《永立潮头再扬帆》。市委党校第四十四期县级领导干部进修班学员、市总工会副主席何冬艳聆听后激动地说:“从这堂新型微党课中,我看到了党校教职员工的不容易,6位登台表演的老师充满了活力、张力和视觉冲击力。虽然编排的时间很短,却反映出‘为开启阜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夺取高质量转型、全方位振兴新胜利而努力奋斗’的宏大主题。”
从党校课堂到市民广场
不仅让党员干部受教育,也让广大群众受教育。盛夏,在阜新市细河景区月亮广场,最吸引人的不仅有水柱舞动、流光溢彩的音乐喷泉,还有寓教于乐、赏心悦目的新型微党课展演。近年来,阜新市每年都会举办一次新型微党课展演比赛,从中选取一批党员干部和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新型微党课送到乡镇(街道)、村(社区)、商场、公园、广场进行展演,深受广大市民的欢迎。
新型微党课的难点在于怎么接地气,以及怎么获得受众的共鸣。其实,在市民欢迎的背后,离不开新型微党课主创人员的辛苦付出。他们坚持紧扣思想主题、把握时代脉搏,坚持创作源于生活、取自人民,注重在挖掘故事的真实、情感的真实和细节的真实上做文章。
“白衣集结,剑指疫区;公安执甲,逆行而上……”由公安干警、医护人员联袂演绎的诗词朗诵新型微党课《抗疫赋》誓言铿锵,彰显了防疫战士奋不顾身、逆行而上的责任担当和家国情怀,引起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强烈共鸣。太平区基层干部群众在总结六个专项行动经验的过程中,创作了《“六个一”在基层》,展现了基层党员干部在推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工作中,勇担当、善作为、抓落实的先锋形象。新邱区创作的诗朗诵党课《在你转身的那一瞬间》,展现出新邱区作为城市经济转型先导区在困境中思变,成功“突围”的历程。
近年来,阜新市深度挖掘红色资源,打造了三大党性教育基地、两个红色主题公园及110个红色驿站,设计了“1+8”红色阵地精品教育路线图,并将这些内容融入新型微党课之中,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阜新市党群服务中心创作的情景党课《阜新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将阜新的红色故事集中展现给观众,掀起了党史学习教育的热潮。彰武县以阜新第一个党小组成立为历史背景,编排了情景剧党课《阜新星火》,深入挖掘阜新的红色基因,讲述阜新红色历史和百折不挠的斗争史。市文旅广电局的朗诵歌表演微党课《矿山精神永存》,重温了海州矿半个世纪的辉煌历史,充分体现了三代海州矿工以矿为家、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矿山精神”,在新时代下迸发出新活力。
一年一次比赛,一年一次“七一”集中展演,一年一次开放式党课月。面向基层一线,阜新市的新型微党课展现了参与的广泛性,质量逐步提升,受众面越来越广。
为增强新型微党课的传播效果,阜新市不仅在拓展表现形式上求创新,而且在传播方式上求突破。据市委党校网络教育中心副主任李思竹介绍,在新冠疫情严重时,新型微党课的录制工作一直没停,观众就是台下的摄像机,可台上的演员丁是丁、卯是卯,认真对待每一个动作、每一句台词。
阜新市的新型微党课采取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方式,依托新媒体平台和户外大屏幕、移动电视等媒介,通过网络直播平台、微信公众号等,提升了新型微党课展播的吸引力、传播力和影响力,满足了更多群体的学习需求。许多在外打工的党员发来隔空祝福:“希望家乡发展得越来越好!”许多在外地求学的学子表达了“我也要入党”的强烈愿望。
“这些新型微党课主题鲜明、形式新颖,有深刻的教育意义,而且更容易让大家接受。”“这些红色故事感人至深,回家以后要把节目网络链接分享给孩子看,引导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在每个新型微党课展演现场都会听到类似这样的表达,那是观众发自肺腑的心声。
(编辑:韩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