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拟推荐对象公示


权威发布
发布时间:2024-08-05 08:00:00  作者:  来源:中华先锋网

按照《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做好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推荐工作的通知》(组通字〔202413号)要求,经逐级遴选推荐、征求意见、会议研究,确定7个先进集体、19名先进个人作为拟推荐对象,现将拟推荐对象予以公示。

公示期间,社会各界人士对公示对象如有不同意见,可通过来信、来电等方式,向省委老干部局反映。反映情况和问题要客观真实,不得借机诽谤和诬告,电话、信函应署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信函以寄出日期邮戳为准。

公示时间:2024年8月5日至8月9日

联系电话:024-86262640

通信地址:沈阳市皇姑区嫩江街64号党建工作处

邮政编码:110031


中共辽宁省委老干部局

2024年8月5日


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拟推荐对象

(7个)

1.沈阳市大东区大北街道北苑社区乐善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现有离退休党员46名。该支部坚持党建引领,践行“两邻”理念,充分发挥离退休干部党员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和威望优势,积极参与携手打造幸福家园建设,以党员为骨干组建夕阳正红时、巾帼平安队等5支志愿者队伍,成立“维民宁心”矛盾调解工作室等,以坚强的战斗堡垒汇聚起基层治理的银发力量,带领离退休干部更好融入基层治理大局。曾获评全省离退休干部“六好”示范党支部。

2.大连金普新区三十里堡街道机关老干办第一党支部。现有离退休党员48名。该支部着眼聚共识、建机制、夯基础、汇合力,以创建“六好”党支部为抓手,将强化政治引领、健全组织功能、搭建特色载体作为新时代基层退休干部党组织建设目标,努力打造“银发先锋”党建品牌,红心向党,银发生辉,为助力基层治理贡献“银发”力量。曾获评全省离退休干部“六好”示范党支部,大连市离退休干部五星级党支部。

3.鞍山市铁东区山南街道福康社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现有离退休党员37名。该支部以“六好”党支部创建为标准,注重加强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打造老党员之家活动阵地,组建草根宣讲团,开创情景党课“小社区托起大幸福”,受到中央电视台专题报道;成立为老服务志愿服务队,开展“老帮老”互助式志愿服务,聚焦办实事解难题,使“党建+网格+志愿服务”深度融合,受到群众广泛赞誉。曾获评全省离退休干部“六好”示范党支部。

4.本溪市明山区新明街道观山悦社区第五党支部。现有离退休党员45名。该支部实行“135”党建引领工作法,加强队伍建设,规范组织生活,形成支部委员加社区网格员的新型支委模式,成立法律宣传、安全巡逻、环境卫生、纠纷调节等志愿服务队,投身疫情防控、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参与社区治理等工作,开展“大手拉小手”行动,为辖区治理和社区建设作出突出贡献。曾获评全省离退休干部“六好”示范党支部。

5.丹东市元宝区泰和花园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现有离退休党员30名。该支部在健全组织、完善制度、规范运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与街道社区共创共建,支部党员踊跃担任社区网格员,成立党员调解队,组建“夕阳红”宣讲团、公益助残志愿服务队,在宣传党的政策、建言社区发展、老旧小区改造、邻里纠纷调解、爱心助学助残、环境卫生治理等方面发挥作用,实现“夕阳红”党建与基层党建同频共振,得到群众一致好评。曾获评辽宁省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示范点。

6.辽宁省公安厅离退休干部党委。下设12个党支部,现有离退休党员635名。该党委按照“政治引领、守正创新、固本强基、提质增效”思路,全面夯实组织建设,出台13项制度规定,开展“两优一先”评比,组织党务培训,制作“光荣在党50年”荣誉榜,与雷锋派出所建立党建共享机制,深入社区宣讲交通等安全常识,以“老警官”宣讲队为主体传播正能量,以“老警官”服务队为依托服务中心工作,以“老警官”先锋队为牵引参与基层治理,打造“银发警心铸忠诚”品牌,并推广至全省公安机关,取得突出成效。

7.辽宁省政协机关离退休干部第一党支部。现有离退休党员52名。该支部坚持开展大型学习实践活动,筹建近700平方米的党建学习活动中心,利用远程协商会议室、融媒体中心等阵地资源,引导老党员发挥政治优势,宣讲党的方针政策,为外地和年老体弱老党员“现场直播”;落实党内关怀帮扶有关规定和走访慰问制度,在重大时间节点举办座谈会等系列活动,创办《政协老同志》,编写《辽宁红色文化巡礼》,宣传推动雷锋精神进社区;聚焦辽宁新时代“六地”目标任务广泛开展调研,积极建言资政,疫情期间主动捐款捐物,得到群众一致好评。曾获评辽宁省 “支部力量•红枫行动”离退休干部党建示范品牌。


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拟推荐对象

(19名)

1.刘长林。男,1953年生人,原任沈阳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委员、财经委副主任委员,现为沈阳市人大常委会咨询专家、沈阳市国资委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退休后,他先后15次自费重走长征路,写下12本20余万字笔记,拍摄2万余张照片,制作授课视频,开展送学上门活动,深入社区、机关、学校、企业等公益宣讲200余场、线上线下受众12万余人,整理形成《一位老共产党员走长征路纪实》一书,作为公益性书籍免费赠给授课单位,被誉为“新时代长征路上的传播者”。曾获评沈阳市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先进个人,相关事迹在《中国老年》《辽宁老年报》等媒体报道。

2.娄桂英。女,1932年生人,原任沈阳市第二丝织厂车间主任。退休后,她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参与创建“九大妈”志愿服务队,从2012年的九名大妈发展到现在300多名志愿者,带头开展志愿服务,与社区独居老人结对子,长年看望、照顾卧床的孤寡、空巢老人,帮扶一户残障家庭长达13年之久,自费为25位老人购买生活用品;建立“四点半快乐驿站”,义务看护小区里放学后无人照看的孩子,为他们辅导功课;创建“九大妈”鹊桥会,帮助1000余对老人再结连理。曾获评辽宁省优秀党务工作者、沈阳市优秀共产党员等。

3.景玲琪。女,1957年生人,原任大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案审大队预审专家。退休后,她把所有“绝活”无私献给组织,持续战斗在公安预审第一线12年,陪家人的时间不超过800天,进驻中央、省、市纪委专案组参与侦办重大、疑难案件近20起,参与市公安局重大案件10余起,为扫黑除恶、惩治腐败作出重要贡献;她积极参加支部活动,发挥领头雁作用,主动承担支部建设任务,所在支部被评为辽宁省“支部力量•红枫行动”党建品牌,大连市离退休干部“六好”五星示范党支部。曾获评辽宁省人民满意公务员、省政府一等功等,被誉为大连市公安系统“十大绝活警察”。

4.王旭国。男,1960年生人,原任大连市甘井子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现任甘井子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退休后,他积极参与支部建设,带领党员服务社区,解决居民难题,受到群众广泛称赞;成立“五老”宣讲团,深入各地开展宣讲290多场次,受众达1.8万人次;做法治理念传播者,推动“五老”工作和青少年普法教育,打造42处红色教育基地和4处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带动更多人投身关心下一代事业。曾获评大连市劳动模范、大连市优秀共产党员等。

5.赵英斌。男,1949年生人,原任鞍钢小型厂退管办主任,现任鞍山市立山区关工委秘书长、立山区双山街道红钢社区第一党支部书记。退休后,他主动融入社区,积极参与基层治理,争当理论宣讲员,组建传统文化传播传承团队,走进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为党员、群众开展党课和红色故事宣讲达30余场次;他深入社区和学校走访调研,创办“五个一工作法”,动员组织全区“五老”开展“大手拉小手”等关爱未成年志愿服务活动。曾获评辽宁省关工委先进个人、鞍山市“十名最美老党员”等。

6.姜冯丁。男,1956年生人,原任抚顺市公安局便衣侦查支队民警。退休后,他被聘为抚顺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反扒大队“猎鹰反扒志愿者联盟”负责人,吸纳社会各行各业志愿者50多人,参与反扒活动1000余次,协助公安机关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400余人,直接抓获网上逃犯100余人,参与侦破刑事案件700余起,挽回经济损失240余万元。曾获评全国优秀人民警察、辽宁省优秀共产党员、抚顺市十大杰出政法干警等。

7.陈光烈。男,1941年生人,原任本溪县委政法委副书记,现任本溪县观音阁街道关工委常务副主任。退休20多年,他挖掘红色资源,弘扬雷锋精神,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编写《火线立功》《英雄的通讯兵》等党课教材,在学校和社区举办“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活动,撰写论文、报告、通讯等20多万字,开展宣讲活动100余场次,受到广大青少年及社区居民的热烈欢迎。曾获评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辽宁省关工委系统先进工作者、辽宁省“最美五老”荣誉称号等。

8.徐卫东。男,1943年生人,原任东港市第三中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现任东港市大东街道鼎林华庭小区网格党支部书记。退休后,他倡导形成业委会、物业公司、党员群众共同参与的小区治理新格局,推动解决小区环境整治、供热管网改造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80余件,带领的党支部被确定为中组部老干部局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联络点;撰写宣讲报告稿46篇、26万字,作理论宣讲报告68场,受众7万多人。曾获评辽宁省优秀共产党员、辽宁省老干部先进个人等。

9.史继权。男,1952年生人,原任黑山县物资回收公司经理、党委书记,现任锦州市凌河区石桥子街道北山社区第八、第九网格联合党支部书记。退休后,他深入机关、社区、学校宣讲党的方针政策、锦州故事、红色英雄故事,讲授党课60余场,准备辅导材料50余份;自掏腰包维修弃管小区大门门垛、楼梯扶手,建封闭存车棚,在小区安装太阳能路灯,为小区居民解决生活难题;牵头创办“史继权人民调解工作室”,解决矛盾纠纷400余件,涉及金额80余万元;成立“红色之光”义务巡逻队,在北湖公园义务巡逻,抢救危重病人24位。曾获评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辽宁省优秀共产党员等。

10.金日清。男,1961年生人,原任盖州市司法局四级调研员,现任盖州市鼓楼街道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退休后,他创新提出“1+N”工作模式,主动修缮党群活动广场、党史教育基地,改造老干部活动中心,组织系列文艺汇演10余次,举办文献书画展50余次;组织老党员到村、社区、企业开展互助联学,走进抗美援朝纪念馆、辽沈战役纪念馆,赓续红色血脉;协调修整路面、设立路灯,为辖区居民调解邻里纠纷;深入民间走访,编辑出版《古郡流芳——盖州民间故事集》,为家乡立传。曾获评营口市优秀党务工作者等。

11.郑庆山。男,1956年生人,原任阜新县林业和草原局正科级干部,现任阜新县林业和草原局老干部党支部书记。退休后,他全身心投入到古树名木的调查登记工作中,详细记录502株古树名木的生长状况和历史背景,编写《打好科尔沁沙地歼灭战•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筑牢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为建设美丽辽宁做出阜新贡献》等3部著作,在全县8个国有林场建立9个专家工作站,形成覆盖全县的林草老科技工作者服务网络。曾获评辽宁省林业建设先进工作者、辽宁绿化奖章、阜新市优秀共产党员等。

12.郭亚芬。女,1949年生人,原任辽阳市白塔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现任辽阳市白塔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退休后,她积极投身关心下一代工作,在辽阳市白塔区组建一支600余人的“五老”队伍,参加疫情防控,参与值班值守及核酸检测工作,组织捐款近5万元,为抗击疫情贡献“银发”力量;号召“五老”队伍主动帮扶困难学生,累计帮扶278名;利用辽阳市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讲好“六地”故事,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曾获评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辽阳市优秀共产党员等。

13.张子祥。男,1956年生人,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辽宁省铁岭军分区副政委。退休后,他带头弘扬雷锋精神,为全国多所大中小学校作学雷锋事迹专题报告,最高线上线下观看人数达8.6万,相关视频点击率达164.7万,先后被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学院、辽宁大学等院校聘为校外导师、辅导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事业,每年捐款、捐物总额达万元以上,被誉为新时代的“活雷锋”。曾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全国学雷锋“突出贡献者”奖章等。

14.李稀双。男,1953年生人,原任朝阳市政协主席。退休后,他推进当地黑果花楸产业发展,在基地种植、精深加工、产品研发上实现新突破,产业基地达1万余亩;推广粮食、食用菌、葡萄、甜瓜等增产新技术达280万亩,增加收入30亿元以上;推广百合、郁金香花卉种球国产化新技术,亩均增收3000元以上;组织老专家科技下乡,累计达2万人次,举办科普讲座、培训班540余期。他带领朝阳市老科协获评全省“五型”老科协,2名老专家获评“中国老科协奖”。

15.陆万长。男,1952年生人,原任盘山县得胜村学校校长,现任盘山县得胜街道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退休后,他主动承担筹建党史馆的重任,亲力亲为收集文物资料,主动担任义务讲解员,累计解说近千场,接待参观者超20万人次;积极献计献策,引进寒富苹果栽培技术、发展养殖大户、重修得胜碑等,将得胜村打造成闻名遐迩的旅游村;用心化解邻里矛盾,编写村规民约,扶贫帮困,成为村民口中的“十大员”。曾获评辽宁省优秀共产党员、辽宁省老干部先进个人、辽宁最美老党员等。

16.张善巧。男,1944年生人,原任辽河油田茨榆坨采油厂绿化队队长,现任兴隆台区惠宾街道迎宾社区花语党支部书记。退休后,他精心撰写整理多篇党课讲稿,创新“庭院党课”模式,进行理论宣讲,拉近社区老党员与党的创新理论的距离;组建安全志愿者服务队,配合物业专业人员到每户家中检查燃气、电等安全隐患;成立“张大爷绿地认养志愿服务团队”,带领党员群众加入团队,义务为小区居民提供园林规划、花卉栽培和技术指导等服务,打造30多个主题景观花园,感染周围人积极投入到社区建设。曾获评国家关工委“先进工作者”、辽宁省优秀共产党员、辽宁省老干部先进个人等。

17.王宝学。男,1946年生人,原任南票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现任新兴社区第一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退休后,他抄记读书笔记80余万字,整理学习资料100余本、2500余万字;采取六种举措吸纳“五老”及志愿者近2000人,组织撰写报告讲稿30余万字,开展教育辅导报告40余次,筹集助学款达490多万元,救助贫困生1.8万余人次。曾获评全国和辽宁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辽宁省老干部先进个人等。

18.卢庆善。男,1940年生人,原任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退休后,他主持参与省部级课题4项,主持完成的高粱新品种DUS测试标准成为国家标准,相关研究成果获省政府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项、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主持编写项目可行性报告30余项,区域性农业发展规划35项,主编学术专著4部,编写学术专著3部,发表学术论文15篇。曾被授予“楷模科学家”称号。

19.刘兆伟。男,1942年生人,原任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东北教育史研究所所长,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退休后,他继续躬耕讲台,为研究生系统讲授学期课程,学生满意度高,被学校党校聘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聘教授”;积极宣传宣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及国学经典、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省直机关纪工委“廉政文化讲师团”成员作报告百余场,受到广泛欢迎;坚持笔耕不辍,著述《论语通要》《四书函装典藏版》《王阳明统说》等数百万字多部著作,由中华书局、人民教育、中国社会科学等多家权威出版社出版,在《人民日报》等党报、党刊和学术刊物等发表论文数十篇。曾获评曾宪梓教育基金二等奖、全国优秀教师等。


(编辑:月曦)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