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社区当家人”纪丹:用青春书写为民情怀


先锋报道
发布时间:2024-05-15 09:25:32  作者:  来源:共产党员微平台

水印2.png


人物介绍

纪丹,1990年2月出生,2011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13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道义街道北苑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中共辽宁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城乡社区工作者”“沈阳市优秀共产党员”“沈阳市百优社区工作者”“沈阳市身边好人”“沈北新区劳动模范”等称号。北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获2023年“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称号。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5月的北苑社区万物生发,树翠鸟啼,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记者前去采访时,社区合唱团正在广场上排练歌曲《向往》。他们中不少人虽已白发苍苍,但个个精神矍铄、昂首挺胸、中气十足。“不忘初心,满怀人民的向往。百炼成钢,脚步从容在路上……”歌声响起,犹如万马奔腾般气势磅礴!

“小纪书记带着我们唱歌、跳广场舞、做手工、练瑜伽,每天都开开心心的,我们老年群体的生活真是多姿多彩、幸福无边。”年过七旬的牟颖阿姨拉着记者的手,感谢党和政府的关爱,细说着小纪书记的好。居民口中的“小纪书记”确实很年轻,是个“90后”,名叫纪丹,现任沈北新区道义街道北苑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


水印1.png

纪丹(中)与社区居民一起回忆社区变化的点点滴滴


“弹弓风波”化解记

2021年4月12日,“小年轻”纪丹来到北苑社区报到。刚进社区大门,就看到社区办公楼门口围着二三十人,举着按有上百个红手印的联名信,吵闹个不停。原来,惠生新城小区有一位年过七旬的邢大爷(化名),家住一楼,时常坐在家门口用玩具弹弓向外乱射,以释放心中的苦闷。这让左邻右舍深感不安与恼火。“第一天报到便遇到了棘手问题。人生地不熟的,既不了解事件原委,也不了解邢大爷的脾气,心里虽然很打怵,但我必须硬着头皮、咬紧牙关上,妥善处理居民之间的矛盾纠纷,这是我的职责所在。”纪丹回忆道。在社区民警的陪同下,纪丹语气温和地耐心做思想工作,把邢大爷的玩具弹弓妥善保管起来,风波暂息。

为了彻底化解邻里矛盾,纪丹与社区志愿者一起经常去邢大爷家唠家常,像亲生女儿一样关心帮助老人家。看他的脸“皴”了,纪丹就给他买来护肤品;得知他没有吃的,纪丹就主动给他送去热乎的饭菜。“只要心中有爱,再冰冷的心都会被温暖。”在纪丹亲人般的关爱呵护下,邢大爷开始愿意与纪丹沟通、交心,直到后来完全信赖纪丹。在纪丹和社区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邢大爷与邻居们的关系也逐渐和睦,“敌人”变成了“亲人”。这场“弹弓风波”被成功化解后,居民们惊喜地发现:自打“小纪书记”到来后,北苑社区开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北苑社区服务管理的惠生新城和惠民新城两个小区都是公租房小区,共有6210户8799人,人员结构复杂,住户大多为低收入、就业困难、老弱病残的群体,老年人占比高达45%。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为了真正实现“社区一家亲”,纪丹发动更多的热心居民争当志愿者,主动帮助邻居排忧解难。如今,社区整合卫生服务站、长者食堂、多功能邻里活动中心等资源,创新“小棉袄”贴心帮办、“小皮鞋”跑腿代办、“小眼镜”上门教办等志愿助老服务项目,打造“无围墙”养老院,为社区3895位老年人提供医疗康复、助餐助行等综合性养老服务,让老年人足不出户便可享受家庭医生上门诊疗服务,社区食堂还为350余名高龄、空巢和失能老人提供特需配餐……

“‘小纪书记’虽然年纪不大,但却是个勤快人、办事人、贴心人、大能人!”评价纪丹,社区全体居民异口同声。她访民情、解民忧,把每位居民都视作自己的亲人,想在前、干在前,大家伙儿共同的急难愁盼问题她想方设法解决,哪户居民家中遇到困难她都不遗余力地伸出援手。例如,过去居民出行不便,纪丹积极与交通部门协调,使193路公交车线路增加了“惠生新城西门”站;过去居民晚上遛弯一想到外面“黑灯瞎火”便望而却步,纪丹积极协调政府有关部门,“点亮”了街路两侧的路灯;独居老人生病就医不便,纪丹积极申请建立了卫生服务站,让老人们再也不为看病难而发愁……无论遇到什么难事儿,大家伙儿首先想到的就是社区主心骨——“小纪书记”,因为“找小纪,无难题”。

“异味”消除记

去年夏季的一天,纪丹接到居民的投诉电话称,某栋楼里长期弥漫着刺鼻的异味,住户轻易不敢开门,上下楼都得憋着气走,严重影响正常生活。纪丹与社区调解员立即前去了解情况,终于找到了异味的“发源地”。

原来,该住户是一位单身的残疾人,一度感情被骗,钱财也被骗了个精光。于是,他干脆“破罐子破摔”:几乎足不出户,生活垃圾不及时处理,卫生间也不收拾,浑浑噩噩地过日子,甚至萌生了轻生的念头。纪丹与调解员了解情况后立即行动起来,不仅通过法律途径帮他把钱追了回来,在日常生活上还给予他无微不至的关照。日复一日亲人般的呵护,使其深受感动,他亲身感受到“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社区大家庭的温暖,真正鼓起了好好生活的勇气。

在北苑社区的公租房住户中,过去长期存在文化程度低、经济收入低;矛盾纠纷多、上访群体多;缺少关爱、缺少沟通、缺少安全感的“两低、两多、三缺少”的状况。为了解决这些社区治理“老大难”问题,北苑社区共划分15个基础网格,成立网格党支部2个、楼栋党小组10个,设立党员中心户6户,社区党委推选“群众信得过、服务有本事、治理有办法”的党员担任网格党组织书记或党小组组长,并组建了北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纪丹与居民们共同商议后,决定在社区每栋居民楼推选出德高望重、能力强、乐于服务居民的楼长,让基层治理的触角延伸到居民日常生活中,使邻里间的小矛盾、社区生活中的小隐患能够被早发现、早处理。“别看我们的‘小纪书记’年轻,但办起事来一点儿都不‘嫩’,讲理懂法、公平公正。调解邻里之间的矛盾,大家都心服口服。时间长了,大家都相互理解、相处融洽,体现出我们‘小纪书记’的影响力大、号召力强。”年过七旬的居民杨大爷逢人就为“小纪书记”竖大拇指点赞。

“猫姐”养了满满一屋子的流浪猫,异味惹邻居不满;“瓶哥”沉迷拾荒,捡回来的瓶子、纸箱等生活垃圾堆满了屋子,异味更是惹邻居不满……只要居民有投诉,纪丹总会积极了解情况,充分发挥北苑社区调解委员会的作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切实帮助居民解决问题,以服务群众“小切口”撬动基层治理“大变化”。在纪丹的带领下,北苑社区建立并用好“零事故、零案件、零纠纷”工作室、“12345”进社区等载体,及时化解噪声及异味扰民等问题,有效实现“网格+精准调解”“法治+特色调解”“志愿+亲情调解”。在纪丹与全体调解员的共同努力下,北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荣获“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称号。

“联络员”成长记

“我们理发、染发不花钱”“我们体检不用出社区”“我用做好事攒的积分去‘稻梦空间’景区游玩了”“我家孩子就业的事,她一直挂在心上”……在社区凉亭处唠嗑的居民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诉说着社区的幸福和“小纪书记”的好。其实,纪丹心里也念着大家的好:“各项工作顺利推进,社区建设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除了感谢全体居民的全力配合,还要感谢联建共建单位的鼎力支持。”

“从一开始的青涩到现在的自信从容,纪丹同志这些年来成长很快,沟通协调能力越来越强,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基层联络员’‘居民代言人’。为了改善社区环境,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她经常与上级部门、共建单位沟通协调,无论何时何地,她始终把居民的大事小情当作自己的‘头等大事’,虽然工作千头万绪、事情大小不一,可她从不叫苦、从不推诿、从不逃避。”沈北新区道义街道党工委负责人这样评价纪丹。

为了打造有爱、有善、有暖、有伴的幸福家园,纪丹带领北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持续“发力”“借力”,将党的组织优势、制度优势转化为社区治理优势和为民服务效能,想方设法补齐自身短板,有效促进服务水平提质升级,先后与市住房保障办、市残联、辖区派出所、司法所等20余家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开展结对帮扶共建活动,聘请共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担任社区“大党委”的兼职委员,共商共议社区建设重大事项。共建单位还在矛盾纠纷化解、城市精细化管理、民生改善、就业扶持、积分超市建设等方面共同发力,帮助解决社区和居民遇到的各类难题。“大家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齐心协力开创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的良好局面。为了让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我必须当好这个‘联络员’。”纪丹语气坚定地说。(记者:蒋薇薇 李胜基 孙鹏)


(编辑:月曦)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