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求”与“不求”中华丽攀登

——记辽宁省优秀共产党员、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主任崇巍


先锋报道
发布时间:2024-08-05 09:53:46  作者:刘学文、孙莉  来源:《共产党员》

人物简介:

崇巍,男,汉族,1971年11月出生,199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岗学者,现任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党支部书记,急诊医学教研室主任、急诊科主任。获得辽宁五一劳动奖章,被授予“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教育部首批学校急救教育专家”“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2.jpg


许多患者听说过他,辗转千里慕名而来,只想找一个信得过的医生给自己瞧瞧病;很多患者见到过他,亲身感受过他的医者仁心;有的病人在临终前,千叮咛万嘱咐身边的亲人一定要给医大送面锦旗,谢谢急诊科医生给予的关怀……

采访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主任崇巍,定好下午2点钟开始,他分秒不差、如约而至。崇巍说:“守时是一种哲学思考,对患者来说,每一秒钟都决定着他们的生死。”也许正是对职业的高度责任感,使他养成了守时的好习惯——从接触崇巍的一开始,记者就强烈地感受到了他带有哲学意味的处事风格。

不求鲜花掌声,但求医者仁心

崇巍从医20多年,临床接诊病人20多万例,没有发生过一例医疗事故;他边高负荷地工作,边刻苦钻研业务,结合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国内外著名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60多篇;他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多项工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辽宁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多个奖项。

按理说,崇巍的人生已然大胜,然而,面对束束鲜花与阵阵掌声,他却说:“说实话,获奖或者赢得荣誉,只能表明我在某一领域取得了一点成绩,不代表其他什么;最令我感到开心和兴奋的,还是我把一位位高危病人从死神手中拉回来的那个时刻,我觉得那才是我的价值所在。”

不求鲜花掌声,唯求医者仁心。2003年“非典”疫情暴发时,他身先士卒奋战在急诊医疗第一线,接诊发热患者;2008年“5·12”汶川地震之后,他主动请缨参与了救援工作;2008年7月22日,盘锦发生氨气泄漏事故,他连夜赶赴现场,冒着生命危险连续工作48小时,成功挽救了4名消防队员和多名群众的生命;2013年夏天,清原满族自治县发生特大洪涝灾害,他紧急赶赴灾区,夜以继日地救治伤员,帮助灾区妥善安排灾后疫情防控工作;2020年年初,湖北武汉突发新冠肺炎疫情,他带领辽宁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奔赴武汉,为武昌方舱医院提供了“辽宁方案”。在武汉最艰难的35天时间里,辽宁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累计诊疗危重患者466名,以医护人员零感染,患者零病亡、零复发的骄人战绩,交出了辽宁医学救援队的优异答卷。

在突发事故和重大灾难来临的时刻,崇巍总会冲锋在第一线救死扶伤,用实际行动展现一名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


不求一家团圆,但求万家安康

如果说医院是救死扶伤的阵地,那急诊科就是战斗最激烈的前线。无论是白天黑夜还是节日假期,急诊科都在超负荷运转。

“每5天倒一次班,最难熬的就是倒时差。来急诊的多数是危重病人,医生稍有懈怠,就有可能导致一位本可以救活的患者失去生命!”崇巍说。

崇巍的父亲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是一名中医大夫。“不为良相,即为良医”,崇巍牢记父亲的教导,从本科、硕士、博士,再到哈佛大学医学院访问学者,20多年的求学生涯,让他从一名普通的医学生历练成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的主任医师。

崇巍的妻子是大学教师,她在工作之余照顾着年迈的双方父母,还要陪伴孩子学习成长。“我刚从广州参加一个学术交流会回来,今天晚上还要当班。虽然平时工作比较忙碌,对孩子的照顾很少,但妻子从无怨言,还在儿子心中树立起了我这个‘医生爸爸’的良好形象。”崇巍很感谢妻子的付出。

如今,崇巍的孩子以他为榜样,也选择学医,已经顺利成为中国医科大学的医学生,实现了一家三代的行医梦。对于崇巍自己遵从父亲教导努力成为一名良医、孩子延续自己的足迹即将成为一名医生,舍一家团圆、谋万家安康,崇巍感到很欣慰。


不求自由发展,但求党建引领

时代在变,中国医科大学“政治坚定,技术优良,救死扶伤,生命至上”的红医精神没有变,时刻听从党和人民的召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没有变。崇巍担任急诊科主任和党支部书记后,更是带领急诊科50多名党员,为辽宁医学教育事业和人民卫生健康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作为基层党支部书记,崇巍多次远赴锦州北镇市廖屯、朝阳市建平县喀喇沁镇、丹东东港等地开展“联合义诊扶贫慰问”“‘服务百姓健康行动’大型义诊”等活动,以实际行动把党和国家的关怀和温暖送到贫困地区。在崇巍带领下,急诊科党支部荣获“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辽宁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称号。

崇巍在医疗急诊专业已然是个“大咖”级人物,也常会有私营医院以数倍、数十倍的高薪待遇挖他。面对利益的诱惑,他说:“我经常和我的学生讲,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作为一名医生应该有一点精神,这样灵魂才能在高处,才能做一个有益于人类、有益于民族、有益于国家的人。”崇巍这样要求学生,更这样严格地要求自己。

“是党的恩情哺育了我,是医大这个红色摇篮培养了我。只有在党的引领下,我个人、我所带领的团队才能发展壮大!”这正是有着26年党龄的崇巍内心最真挚的独白。


(编辑:才华)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