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04 12:59:22 作者:常馨予 才华 来源:
中华先锋网
人物简介
刘永军,男,汉族,1972年6月生,中共党员,现任鞍山市千山区东鞍山街道党工委副书记、三级主任科员

在鞍山市千山区东鞍山街道,刘永军是个小有名气的人物——辖区内的上访户认识他,592户征地拆迁户认识他,5925座违建公墓墓主的家属认识他,因患有精神疾病、连自己亲戚都不认得的村民老刘也认识他……
刘永军就是在这样一群“试探”他、“躲避”他、“敌视”他、“怨怼”他的人群里成了“名人”。这名出得“另辟蹊径”,也出得实实在在。
信访,信访!
千山区是典型的城市近郊型城区,东鞍山街道更是连接城乡的交界地带,辖区流动人口较多,人员构成复杂,信访维稳工作压力也相对较大。
自从接手信访工作,刘永军就开启了奔走模式—民政、医疗、公安、法院……他四处协调、八方沟通,千方百计为群众的困难寻求最合理的解决方案。“只要我们办事公平公正公开,群众工作就不是难事。”这是刘永军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75岁的老金是辖区里的老上访户,因涉法涉诉积案上访41年。他的事有些复杂,年头久远,加上相关的法律条规都发生了变化,所以老金也不相信刘永军会给他带来什么改变。“你劝你的,我告我的”,这就是老金对刘永军的态度。
刘永军也从来不恼,只是担心刚做完心脏支架手术的老金把自己折腾坏了,于是,老金走到哪,他就跟到哪。老金累了,他递马扎;老金喘粗气,他递水。时间长了,老金觉得刘永军这人不错,交心地谈了一次后,答应跟他回村里。
回到办公室的刘永军片刻也没闲着,翻查资料,协调相关部门,请示上报领导,尝试各种法子。几个月后,当刘永军把化解意见摆在老金面前时,老金难以置信地看了又看,拉着刘永军的手,眼圈倏地就红了……
刘永军也受过委屈,挨过骂,淋过吐沫星子,甚至被一些情绪激动的群众当过“出气筒”,但他从不计较,也从不退缩。多年来,他成功化解多起去省进京信访案件,变“信访”为“信任”,变“情绪”为“情谊”,让信访工作有速度、有力度,更有温度。
“拆”的智慧
拆迁安置工作一直是“难啃的骨头”,繁杂而琐碎。开展西鞍山铁矿采选联合项目动迁时,一些村民拒不配合,故意让刘永军吃“闭门羹”。刘永军不气馁,十几次、几十次地亲自上门,面对面听诉求,实打实解难题。
老苏家是拆迁工作中“雷打不动”的“钉子户”。刘永军登门做工作,没等开口,一家五口已盘坐在地上,你一言我一语,声音一浪高过一浪。
刘永军耐心地听大家讲完,先是解释政策,接着有理有据地列出苏家被征收范围内的补偿物。刘永军承诺,一定会在合理范围内把他们的利益保障好,苏家却又提出了更高的诉求。
面对无理诉求,刘永军平心静气地指出了对方要求的不当之处,同时表示会对他们的实际困难给予帮助。刘永军提出,苏家老大20多岁的儿子患有唐氏综合征,生活不能自理,可以从关怀的角度给孩子提供一些帮助。这句话触动了苏家的媳妇,也让僵持的气氛逐渐缓和。那天,当刘永军拿着签好字的搬迁协议走出苏家院门时,已是夜里11点。
就这样,刘永军用一腔真情说服和感化了一户又一户拆迁户,甚至有的拆迁户还帮他做起 了街坊邻居的思想工作。征收区域内所有企业、果农及居民的补偿安置工作高效完成,确保了项目按期落地。
“刘书记的活儿,没有颗强大的心脏干不了。”这是刘永军身边同事的感慨。2021年,刘永军接到一个违建公墓的整改任务,涉及坟墓5925座。他在山上一待就是5个月,一边拆除违建,一边解答群众的质疑。
那段日子,前来谈条件的、哭天喊地的、诅咒威胁的,刘永军接待了一个又一个。5个月下来,所有的愤怒都被平息,所有的质疑都被化解。走下山的刘永军黑了,瘦了,嗓子哑了,但上级交给的任务,圆满完成了。

刘洪泰老人经过修葺后的祖宅

刘永军慰问低保户家庭
忙里送甘甜
刘永军心里装着很多事,也装着很多人。只要有时间,他就会到一些特殊困难的家庭坐一坐。
对桩石村有一位七旬老人叫刘洪泰,独居在农村的祖宅里。房子年久失修,频繁漏水,屋内阴暗发霉,屋外墙体脱落,简直徒手都能把房子推倒。村里多次提出要帮他进行修缮,但老人存在精神问题,对别人的言语毫不理睬。刘永军多次上门走访,不定期送去生活必需品,并到其亲属家中进行劝导,最终在亲属的协助下,将老人妥善安置到精神病院接受治疗。
老人前脚刚离开,刘永军马上就协调村委会,动员全村的瓦匠,火速对房屋进行翻盖。10天工夫,三间大瓦房建好了,新家具也置办上了。说来奇怪,回到新家的刘洪泰,精神头足了,他见人依然不说话,但看见刘永军就会显得很高兴。
对桩石村还有一位古稀老人,儿子因车祸高位截瘫,小孙子在读中学,祖孙三代靠低保金维持生活。三伏天时,卧床的儿子只能抱着冰块解暑。刘永军了解情况后,自掏腰包为他们购买空调,并送去救助款1000元。
一个人只有真心热爱自己的事业,才会发自内心去做好它。打交道多年,东鞍山街道的百姓打心眼里认可这个副书记:“那是我们的自家人!”刘永军也不停地奔走在田间地头、施工现场、檐下灯前,行色匆匆,却让人们心中那么温暖、那么踏实……
文字:常馨予
视频拍摄、剪辑:才华
海报制作、照片拍摄:才华
(编辑:马瑞)